水質監測是環境監測工作中的重點工作之一,是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水質現狀及發展趨勢的重要手段,更是為水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的主要來源,對整個水環境保護、水污染控制以及維護水環境健康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我國人口較多,水資源一直是處于比較匱乏的狀態,且南北方水資源分布不均衡,東西部地區水資源存在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國的經濟建設發展造成影響。通過對水資源進行監控和檢測,可以隨時了解到我國河流、地下水等水資源的具體情況,并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地區情況的不同,可及時對被污染水質進行調控、整改和預防。正因為此,水質監測的結果十分重要,其結果是否能達到準確、精密、具有代表性,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那飲用水水質監測的安全標準是什么呢? 1、良好的感官性 水質的感官性狀可通過對水的色澤、外觀、嗅覺等方面直接進行判斷,這也是人們對于水質的可接受程度進行判斷的重要指標。在沒有精密儀器的幫助下,人們普遍依賴通過自己的感官來判斷水質的安全性,一旦出現水質渾濁、異色、異味的問題,就會導致飲用者因其不安全而拒絕飲用。 2、保證流行病學安全 流行病學安全主要指的是在水質檢測中確保微生物學的質量安全性,防止飲用水體中存在傳染病,通過飲用進行傳播。截止到目前,微生物傳染依然是造成飲用水安全無法得到保障的主要原因。常見水體傳染病為腸道傳染病,其主要的癥狀為腹瀉,污染來源是因水質被人或者是動物的糞便所污染。 3、飲用水需消毒 為了有效殺死致病微生物,就需要對于飲用水水質進行消毒。而目前,比較常見的消毒方式有使用氯氣、臭氧、氯胺以及紫外線消毒等。因要確保從飲用水水質用戶水龍頭里面流出來的水仍具有消毒作用,可能在用戶接收到自來水時仍然存在一些包含消毒劑的氣味。消毒劑中的主要副產物為二氯乙酸、氯仿、溴酸鹽、甲醛和亞氯酸鹽等,但只要飲用水水質的消毒副產物在規定的標準范圍之內,對于人類的身體健康就沒有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