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境監測和工業質量控制中,臺式重金屬鉻測定儀是檢測水體、土壤等樣本中鉻含量的重要設備。然而,測定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誤差,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了解誤差來源并掌握優化方法,對獲得可靠數據至關重要。 儀器自身性能是誤差產生的重要因素。測定儀的光源穩定性不足,如光源老化、光強波動,會使吸光度測量出現偏差;比色皿透光性差異、光路校準不準確,也會干擾光信號的傳輸和檢測。對此,應定期維護光源,及時更換老化部件,每次使用前用標準溶液進行光路校準;選用配套且透光性一致的比色皿,使用后及時清洗、干燥,避免劃痕和污染。 試劑純度與使用規范直接關系測定結果。若鉻標準溶液配制時使用的鉻鹽純度不達標、溶劑含有雜質,會導致標準曲線偏移;顯色劑(如二苯碳酰二肼)變質或濃度不準確,會影響鉻與試劑的反應效果。優化時,務必采用高純度試劑和超純水配制溶液,嚴格遵循標準流程進行稀釋和定容;試劑需密封避光保存,按保質期及時更換,使用前檢查試劑外觀和性狀。 操作過程中的人為因素也是誤差主因。樣本采集時,若未充分混合水樣、采樣器具未洗凈,會引入樣本代表性誤差;樣品預處理階段,消解不完全、趕酸不徹底,會使鉻元素未完全釋放或損失;測量時比色皿外壁殘留液體、測量時間控制不當,會干擾吸光度讀數。為減少誤差,采樣時應確保樣本均勻,器具嚴格清洗和滅菌;預處理需規范操作,嚴格控制消解溫度、時間和試劑用量;測量前用擦鏡紙擦干比色皿,嚴格按照儀器要求的時間讀取數據。 環境因素同樣不可忽視。實驗室溫濕度波動、電磁干擾、粉塵污染等,會影響儀器的穩定性和樣本的性質。應將儀器放置在恒溫恒濕、無強電磁干擾的環境中,配備溫濕度調節設備和防塵設施,定期對實驗室環境進行清潔和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