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五日生化測定儀作為水質監測領域的關鍵設備,其測定結果的準確性直接影響水質評估與污染治理決策。然而,受環境因素、儀器損耗等影響,儀器性能會隨時間發生變化,當出現以下表現時,意味著需及時校準以確保數據可靠性。 一、數據異常波動 當測定儀多次測量同一標準樣品,結果出現明顯離散,波動范圍超出儀器說明書規定的誤差范圍時,校準勢在必行。若 BOD 值的重復性誤差顯著增大,同一水樣多次測量結果差異超過 10%,可能是傳感器靈敏度下降、微生物膜活性降低或電路系統參數偏移導致。此外,測量值與實際值存在持續偏差,無論是偏高還是偏低,都反映出儀器內部響應機制出現問題,如氧氣傳感器對溶解氧的檢測產生偏移,需通過校準修正系統誤差。 二、儀器運行異常 運行過程中,若儀器頻繁出現故障報警,如提示傳感器異常、溫度控制失效、壓力不穩等,即便重啟或簡單維護后恢復正常,也暗示著潛在的性能隱患。當儀器啟動時間顯著延長,預熱過程中關鍵參數(如溫度、壓力)無法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狀態,或運行時出現異常噪音、振動,都可能是內部機械部件磨損、電子元件老化所致,此時校準不僅能調整參數,還可排查潛在故障點。此外,顯示屏顯示的數據與實際運行狀態不符,如溶解氧數值停滯不變或無規律跳變,也是校準需求的重要信號。 三、外部環境改變 若儀器使用環境發生顯著變化,如溫度、濕度大幅波動,或實驗室搬遷、電源穩定性改變,都可能影響儀器性能。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電子元件易受潮,傳感器的響應速度和準確性會受影響;電源電壓不穩定可能干擾電路系統,導致信號傳輸異常。當儀器長時間停用后重新啟用,由于內部微生物活性、傳感器性能可能發生變化,也需進行校準,確保其適應新的運行狀態。 四、定期維護周期 根據儀器使用頻率和制造商建議,達到規定的使用時長或檢測次數后,即使未出現明顯異常,也應進行定期校準。一般而言,連續使用半年或完成 1000 次以上檢測,儀器內部部件會產生自然損耗,校準可及時發現并修正微小偏差,防止誤差累積。同時,更換關鍵部件(如溶解氧傳感器、微生物膜)后,新舊部件的性能差異會影響整體測量精度,必須通過校準使儀器重新達到最佳工作狀態。 通過識別上述 BOD五日生化測定儀需要校準的表現,及時開展校準工作,能夠有效保障儀器的測量精度和穩定性。在實際應用中,還需結合儀器使用手冊與專業指導,做好校準規劃與維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