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化學需氧量)測定儀是環境監測、污水處理等領域常用的分析儀器,用于測定水體中化學需氧量,反映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程度。正確使用COD測定儀對獲取準確可靠的檢測結果至關重要。本文將詳細介紹COD測定儀的使用步驟。 一、使用前準備 1、儀器檢查:在使用COD測定儀前,需對其進行全面檢查。查看儀器外觀是否有損壞,各部件連接是否牢固,顯示屏、按鍵等功能是否正常。同時,確認儀器電源是否充足,若使用電池供電,需檢查電池電量;若連接電源適配器,要確保插頭與插座接觸良好。 2、試劑準備:根據所使用的測定方法,準備相應的試劑。常見的COD測定試劑有重鉻酸鉀標準溶液、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硫酸 - 硫酸銀溶液等。要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的要求進行配制和保存,確保試劑的濃度和純度符合標準。例如,重鉻酸鉀標準溶液需在特定條件下配制,并妥善保存于棕色試劑瓶中,避免光照和溫度變化影響其穩定性。 3、樣品采集與預處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樣,避免采集到懸浮物過多或有明顯異物的水樣。對于不同類型的水樣,可能需要進行不同的預處理。如果水樣中氯離子含量較高,會影響COD測定結果,需加入適量的硫酸汞溶液進行掩蔽。此外,對于渾濁的水樣,可先進行過濾處理,以減少懸浮物對測定的干擾。 二、儀器開機與預熱 1、開機操作:打開COD測定儀的電源開關,儀器開始啟動。此時,顯示屏會顯示開機界面,并進行自檢程序。自檢過程中,儀器會對各個功能模塊進行檢查,如發現異常情況,會在顯示屏上顯示相應的錯誤提示信息。 2、預熱時間:儀器自檢完成后,進入預熱階段。預熱時間根據儀器型號和使用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為15-30分鐘。預熱過程中,儀器內部的溫度控制系統會逐漸將測定池的溫度穩定在設定的測定溫度,以確保后續測定的準確性。在預熱期間,不要進行任何操作,避免影響儀器的預熱效果。 三、參數設置 1、測定方法選擇:根據所使用的試劑和測定標準,在儀器上選擇合適的測定方法。常見的COD測定方法有重鉻酸鉀法、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等。不同的測定方法在消解時間、消解溫度、波長選擇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必須準確選擇,否則會導致測定結果不準確。 2、樣品編號與數量設置:為每個待測樣品設置唯一的編號,以便在測定完成后能夠準確識別和記錄結果。同時,設置待測樣品的數量,儀器會根據設定的數量依次進行測定。 3、其他參數設置:根據實際需要,可能還需要設置一些其他參數,如消解時間、冷卻時間、波長等。這些參數的設置應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和相關標準的要求進行,確保測定過程的規范性和結果的準確性。 四、樣品測定 1、消解管準備:將經過預處理的水樣和相應的試劑按照規定的比例加入到消解管中。在加樣過程中,要注意避免試劑濺出或污染消解管口。加樣完成后,將消解管密封好,確保消解過程中不會發生泄漏。 2、消解反應:將裝有樣品的消解管放入儀器的消解孔中,按照設定的消解時間和溫度進行消解反應。消解過程中,儀器會通過加熱裝置對消解管進行加熱,使水樣中的有機物與重鉻酸鉀等試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在消解期間,不要隨意打開儀器或移動消解管,以免影響消解效果。 3、冷卻與比色:消解反應完成后,儀器會自動進入冷卻階段。冷卻時間一般為幾分鐘,使消解后的溶液溫度降低到適合測定的范圍。冷卻完成后,儀器會通過比色皿將消解溶液的光吸收值與標準曲線進行對比,從而計算出水樣的COD值。 五、結果記錄與分析 1、結果讀取:測定完成后,儀器顯示屏上會顯示每個樣品的COD測定結果。操作人員應及時、準確地記錄下測定結果,包括樣品編號、測定值、測定時間等信息。 2、數據分析:對測定結果進行分析,判斷水樣的污染程度是否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如果測定結果異常或超出預期范圍,應檢查測定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如樣品采集、試劑配制、儀器操作等,找出可能的原因并進行重新測定。 六、使用后清理 1、儀器清理:測定結束后,關閉儀器電源,用干凈的軟布擦拭儀器表面,去除灰塵和污漬。對于消解孔等部位,可使用專用的清潔工具進行清理,避免殘留物對后續測定造成影響。 2、消解管處理:將使用過的消解管中的溶液倒掉,并用清水沖洗干凈。對于含有腐蝕性試劑的消解管,要用大量的清水沖洗,防止試劑殘留對消解管造成腐蝕。清洗后的消解管應妥善保存,以備下次使用。 七、結論 COD測定儀的使用是一個涉及多個環節的嚴謹過程,從使用前的充分準備,到儀器開機預熱、參數設置、樣品測定,再到結果記錄分析與使用后的清理,每個步驟都緊密相連且相互影響。嚴格按照這些步驟操作,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證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實際應用中,操作人員不僅要熟悉這些步驟,還要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操作技能,同時注重儀器的日常維護和保養,這樣才能充分發揮COD測定儀的作用,為環境監測和污水處理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助力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