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中的氨氮和總氮問題是水環境保護的重要方面。以下是對這兩個問題的詳細總結: 一、定義與來源
氨氮: 定義:指水中以游離氨(NH?)和銨離子(NH??)形式存在的氮。 來源: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機物的分解,以及某些工業廢水,如化肥、焦化、合成氨等。 總氮: 定義:指水中各種形態無機和有機氮的總量,包括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有機氮等。 來源:總氮主要來自生活污水、畜禽養殖廢水、農業污水等。 二、超標危害 氨氮超標: 會造成水體中的溶解氧值低,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氧,導致水體發黑發臭。 氨氮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成亞硝酸鹽,長期飲用含亞硝酸鹽的水將和蛋白質結合形成亞硝胺,這是一種強致癌物質。 游離氨的毒性比銨鹽大幾十倍,并隨堿性的增強而增大,對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不利。 總氮超標: 會促進藻類植物的過度繁殖,從而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藻類的大量繁殖會消耗水體中大量的溶解氧,導致水體中溶解氧含量逐漸下降,水中的生物體將因缺氧而死亡。 死掉的藻類和生物在水中會氧化,導致水發黑變臭。 三、去除方法 物理法: 包括吸附法、吹脫法、膜分離法等。 具有操作簡單、處理效果好等優點,但成本較高,對水質和操作條件有一定要求。 生物法: 包括硝化-反硝化法、厭氧氨氧化法等。 具有成本低、處理效果好、對環境友好等優點,是目前污水處理中常用的方法。 但處理效果受溫度、pH值、溶解氧等條件影響較大,且需要較長的反應時間。 化學法: 包括折點氯化法、離子交換法、電滲析法等。 具有處理速度快、效果好等優點,但成本較高,且可能產生二次污染。 四、監測與應對 監測氨氮和總氮是了解水體健康狀況的重要手段。 應對措施包括加強污水處理、控制污染源、提高環保意識等。 對于已經超標的水體,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去除方法進行治理。 水質中的氨氮和總氮問題不容忽視。通過加強監測、采取去除方法和應對措施,可以保護水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和人類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