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氰化物測定儀的測定方法多種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銀離子法 基本原理:樣品中的氰化物離子(CN?)與銀離子(Ag?)發生反應,生成難溶的銀氰化物(AgCN)沉淀。沉淀的形成引起溶液渾濁,可以通過光學測量技術來定量測定。 反應方程式:CN? + Ag? → AgCN↓ 應用:銀離子法因其高靈敏度,能夠在低濃度范圍內準確測量氰化物的存在,因此廣泛應用于化學、環境和工業實驗室,以確保水質健康和工業過程的監測。 電化學法 基本原理:在電化學反應中,電極感應溶液中的氰離子,產生電信號。通過測量電信號的強度來計算氰化物的濃度。 特點:電化學法具有高精度和實時監測的特點,適用于需要快速響應和準確測量的場合。 分光光度法 基本原理:樣品中的氰化物與特定的顯色劑反應,生成有色化合物。通過測量該化合物的吸光度來計算氰化物的濃度。 操作過程: 水樣與顯色劑反應:水樣在分析儀內部與特定的試劑發生反應,生成有色化合物。這一反應過程通常在一定的溫度和pH條件下進行,以確保反應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吸光度測量:利用光電比色法測量有色化合物的吸光度。吸光度與氰化物的濃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過測量吸光度來推算出水樣中氰化物的濃度。 應用:分光光度法因其操作簡便、準確度高而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實驗室環境中。 蒸餾-分光光度法 基本原理:向水中加入酒石酸和硝酸鋅加熱蒸餾,水樣中的氰化物以氰化氫形式被蒸餾出,隨后與顯色劑反應,通過測量吸光度來確定氰化物的濃度。 應用:該方法特別適用于在線自動監測,能夠實時、連續地監測環境中氰化物的濃度變化。 注意事項 樣品準備:樣品的收集、保存和處理對于測定結果的準確性非常重要。收集樣品時要避免污染和樣品損失,保存樣品時要選擇適當的容器并保存在低溫條件下,處理樣品時則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如溶解、稀釋等。 儀器校準:在進行測定之前,必須對儀器進行零點校準和濃度校準,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個人防護:在進行氰化物測定時,必須穿戴好相應的個人防護裝備,如防護手套、防護眼鏡等,以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 實驗室氰化物測定儀的測定方法多種多樣,每種方法都有其特點和適用范圍。在選擇測定方法時,應根據實際需要和實驗條件進行綜合考慮。
|